全本小说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 >我在大明养生百年 > 第61章 马上短衣多楚客

第61章 马上短衣多楚客(2 / 2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

后来元朝建市舶司,因广州城残破不堪用,只得转而将市舶司设置在了福建泉州。

此时,主管广东战事的是南雄侯赵庸,正率领一队兵马,在广州城外迎接东莞伯何真的座船。

雄风烈烈,战旗招展。

赵庸骑坐在高头大马上,他身材修长健硕,宽肩细腰,剑眉隆鼻,眸子淡漠。

作为大明初代猛将天团的其中一员,他也是熟稔水军,既能打陆战也能在浅海作战的当世一流顶尖将才,早年和他哥哥赵仲中驻扎在巢湖水寨,后来投靠了朱元璋。

结果大明和陈友谅大战时,赵庸和哥哥赵仲中镇守安庆,遇到了元末第一猛将张定边……

此人堪称是元末时期神话般的人物,攻城拔寨如入无人之境,顶着枪林弹雨硬生生攻下了安庆,将赵仲中吓破了胆,一股脑从安庆逃回了应天,被愤怒的朱元璋直接斩了祭旗。

赵庸做刑,本该问斩。

好在,后来朱元璋在鄱阳湖水战也遇到了张定边,而且自己的座船差点被张定边攻下……

没办法,张定边着实太猛。

于是,朱元璋便将赵庸封为佥事,并提拔重用,南征北讨征战多年,在北伐时,是常遇春北伐军中的重要将领,军功赫赫。

此人素有智谋,又知军事,而且善于明哲保身……

当年常遇春北伐途中在军中暴卒,赵庸吓了一跳,觉得有可能是朱元璋下的手……

因为大明的初代猛将天团,有好几员猛将都是身材魁梧,血气逆天之辈,结果暴卒。

若是巧合,那也的确巧合。

于是他在接替常遇春的新任北伐军统帅李文忠手下处处小心,后来北伐途中攻应昌时十分卖力,效死命表现自己还有用处,谁成想用力过头,拿了首功。

若是论功欣赏,赵庸起码得封个国公……

还要赐丹书铁券,免死金牌……

此人平时并不好贪好财帛,也无贪墨良田之举,于是赵庸他一咬牙,决定自污,当时军中将校多纳妻妾,且军中有营妓,他却命手下检校告发自己在应昌私纳奴婢,违背了大明律法,向朱元璋哀告求罪。

朱元璋见他识趣,便没封他国公,而是降罪封侯,南雄侯。

身边检校前来拱手道:“侯爷,东莞伯座船还有一刻便到。”

赵庸轻轻点了点头,他深吸一口气,抖了抖身上那便捷贴身的棉甲甲胄。

这棉甲承托的他十分威武,但广州炎热,穿着气闷,他眉头轻轻皱了起来。

自从他被封为南雄侯,来到两广地区之后,这里叛乱不断,也严重波及了江西和福建,导致赋税难收,赵庸着实是有苦说不出,南宋末年,这几个地区就因为山多路难,宗族堡垒林立反抗元军十分激烈,到了如今也是一样……

此地久居的大族,要么是魏晋时期衣冠南渡的汉人,要么是北宋时期,南宋时期迁来的汉人,彼此之间以客居他乡自称,修建各种碉堡土楼,堡垒和堡垒之间结保甲互守,易守难攻。

不仅收税困难,移民困难,捎带着老百姓的反抗心理也很强。

元朝武力巅峰时期,打下十万里疆域,却根本无法让这里的土族世族臣服。

即便是如今,大明喊着驱除鞑虏,恢复中华的旗帜进来,他们仍旧有很强的戒心。

赵庸在广东四处平乱,屡次建功,却恼于匪患杀之不尽……

“赵中官,可知何真此来所为何事?”

赵庸言语间,手中几十锭大明宝钞送上。

他所称呼的赵中官,乃是如今大明泉州市舶司,专门处理琉球,安南,等国朝贡的内侍首领,是朱元璋派遣过来给琉球国中山王传令的太监,之前也是很得朱元璋信任。

他这中官姓赵,和赵庸是本家,因此相交频繁。

见了银钱,赵中官笑呵呵地捏了捏那大明宝钞,笑道:“南雄侯勿恼,咱家觉得,您多半要高升脱困啦,您瞧瞧送东莞伯来的是谁?”

赵庸仔细看去,发现那海船挂的竟然是航海侯张赫的旗帜。

他刚想说点什么,却猛地看到一物,不由眸子一缩……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