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 >我在大明养生百年 > 第21章 皇明政纲百年大计

第21章 皇明政纲百年大计(2 / 2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

“古人云,慧极必伤,情深不寿,孙儿如此聪慧,又深情难谅,孙儿若不养生,怕是渡不过这八岁大劫……”

“因为在梦中,我就是八岁这年登仙飞升,故而,孙儿要在飞升之前,给皇爷爷还有父亲,给大明多留下些有用的东西。”

朱元璋:……

朱标:……

朱雄英微微啜泣一下,正色道:“皇爷爷,其实在我梦中,这百年大计,是教育为本,开启民智,使民众富而国强,养民如羊,不如养民如狼……”

“似大唐,灭突厥,征高丽,降百济,臣倭奴,民如虎狼,不建长城守边,唐刀扫处,皆为大唐!”

“似强汉,明犯强汉者,虽远必诛!”

“元乃北狄,尚可臣服西域数十大国,自应天西去九万九千九百里,皆旧元故土,铁木真一代天骄,忽必烈一时雄主,得运便可统十万里疆域,我皇明继承元祚,乃华夏正统,如今尚有数十万里国土未复,孙儿何不心焦?”

“今日,皇爷爷您和父亲当孙儿说梦话也好,当我说胡话也好,孙儿就把心里话,说个明白!”

“还记得我皇明初建,皇爷爷您重复汉家衣裳,彼时华夏大地,披发左衽久矣,我大明众人,求取华夏衣裳旧制,需要派人前往安南取经,安南等人何以言说?”

“我安南之人,乃华也,非夷,珍藏华服,咸俗汉绯,非为仰慕天国,乃因安南自古为华,中原沉沦,待将来圣人复起,必来取经,故我安南华服鼎盛,汉风不减!”

朱雄英所说的这件事,是大明建立之后,准备恢复华夏衣冠。

但是当时,中原大地经过蒙元统治,已经有将近百年没见过华夏服饰了,所以大明派遣了一些官员,前去安南交趾,倭国等地,寻找华夏衣冠旧制,当时安南的人就说,我们留存了华夏服饰很久,我们还保存着华夏衣冠,我们也是华夏正统,我们之所以这么做,是因为知道将来华夏必出圣人,圣人复起,必定来我安南取经。

就连安南都有此雄心……

朱雄英只觉得眼泪有些湿润,想起后世,安南,高丽,倭国等地都……希望自己的提醒,能让皇爷爷和老爹,时刻保持着国际视野,把目光放长远点,不要只在东亚内卷。.

“彼西亚中亚诸国,譬如撒马尔罕国,金帐汗国,蒙元可去,我皇明一样可去得,且其国多劫掠我汉家子民为奴为婢,生不如死,又有塞外河套,出嘉峪关外,乃我大唐安西都护府旧址,岂不闻满城皆白发,独不忘大唐?安西五十载,断无一人降,我深信安西旧地,必有我汉家遗风!”

“犹记长安门外石碑所载:此去安西九千九百里,皆我大唐国土!”

“似安西,安南,塞外河套,经蒙元百年劫掠,汉民杂居,华夏子民迁徙被掠遗落者众,山川异域,风月同天,青山一道同风雨,明月何曾是两乡?皇爷爷您一定要牢记着,这些地方是我汉家故土,是一定要收回来的,还有高丽和倭国!”

“此二国畏威而不怀德,当灭则灭!”

“但是,要想收回故土,首要便是要发展民生!”

“民为本,社稷次之,唐太宗曾言,水可载舟亦可覆舟,民众水也,我大明承天十五载,各地依旧灾祸不断,百姓生计维艰,为何?皇爷爷,在孙儿看来,这是因为老百姓没有土地,土地都被咱们大明这些功臣勋贵占了,他们勾结起来,互相包庇,占了许许多多的地,老百姓只有一点点地,一遇到天灾人祸,就没得吃,老百姓如何会爱我大明?”

“而且,咱们朱明皇家,就是天下最大的地主,我们都不做表率,跟着皇爷爷您打天下的那些功臣老将,就更不可能把吃到嘴里的吐出来。”

“我写的这本《皇明政纲百年大计》,首先第一个五年计划,就是让一部分老百姓肚子能吃饱,让他们成为自由耕种的良家子,成为我们皇明的忠实簇拥,将我们皇家的,勋贵的,还有官府能掌握到的土地,都按人均分配,分给老百姓种,一份交租子,剩下的大部分留给老百姓自己吃,此法其实皇爷爷您早就在做,只是做的不够彻底,土改需得和军功售爵挂钩,我这个法子名为土改,您只要按照我这个法子来做,五年可平辽东,十年可定北元,三五计划之后,这四海之内,凡江河所至,日月所照,皆我大明国土!”

ps:感谢书友的打赏,月票和推荐票,教主拜谢~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