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同人 >农家小福女 > 第156节

第156节(2 / 2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

满宝失落的道:“郑姨不给多吃,每次就一小碗儿。”

是真的一小碗,小小的碗里就装那么一点儿,也就够他们两个小孩儿吃几口的。

因为少,俩人都很不舍得吃,每次都是慢慢的吃,然后因为慢,他们更吃不出问题来了。

周喜松了一口气,然后又高兴起来,“对,应该就和这样的天吃冰一样高兴。”

周喜归宁快两年了,时不时的就有媒婆找上门,但她一点儿出门的意思也没有。

因为找上来的条件都不好,哪怕钱氏已经放出风声,她的病已经治好,身体已经养好也没用。

老周头本来还急着把大闺女嫁出去,但她回来快两年了,他也早就习惯闺女在家了,见她不急,他也就不那么着急了。

主要是媒婆找的人都太次了,连他都看不上,更别说钱氏和闺女了。

如果周家没建隔壁的房子,老周头肯定急,因为一大家子挤在一起,住得不顺心,他肯定心烦。

但现在,每个儿子女儿都分了一间房,连孙子孙女们都有了分开的集体房间,家里就是再生几个都住得开,他当然没有啥烦心的了。

加上周喜的劳动力还是可以的。

家里小钱氏等人做什么,她就做什么。

农忙的时候跟家里一起下地,农闲的时候能管菜园和家里的事,等到了秋天,还有自己的一块姜地收入。

也正是去年姜的收入让老周头对她更为宽容。

如果每年周喜都能有这样一份收入,除了交给公中的,剩余的她自己收着,吃住都在家里,那能存下不少钱。

而这份钱累积十年二十年后呢?

大闺女整天嚷着不想嫁,老妻整天劝他要考虑闺女的感受,强扭的瓜不甜,小闺女则说什么大姐不开心,嫁了也不好的话,老周头想想,把大闺女嫁出去的那份心也淡了。

大闺女归宁,老四那样的条件都能说下方氏那么好的媳妇,老五老六就更没问题了。

所以大闺女归宁对家中孩子的婚事影响已经不大,既然如此,不嫁就不嫁吧。

等他们再老一点儿,到时候想办法给她办个女户,或是直接就靠着她几个兄弟过日子。

她现在住的房间分给她,以后就是周家六兄弟分家了,也没谁能把她赶出去。

至于他最操心的年老以后奉养的问题,老周头也想清楚了,闺女要是能一直卖姜,存个二三十年,到时候攥着钱,直接放出话去,谁伺候她,就给谁工钱。

他就不信,他周金那么多孙子,到时候能不心动?

一个人到需要人伺候的时候还能活多久?一年,还是三年?

最久也就五年吧。

用二十年的钱吃五年的孝顺,足够了。

当然,老周头的这些想法自然不止是想想而已,他和钱氏谈过的,然后让钱氏转告周喜,让她平时省着点儿花。

像什么衣服,珠花这些,没必要买的别买,也别总是给家里人买这个买那个,对着兄弟们手也紧一点儿,谁要是和她借钱得先通过他们,有他们在,以后她几个兄弟不敢不还钱……

还有什么肉啊,点心之类的,能少买就少买,把钱存下来,以后那都是她的生计。

这番话,在春天时钱氏就和周喜说了。

但周喜并没有多高兴,因为她感觉得到,父母并没有放心多少,而她的生活现状是好的,但没人对她的未来抱有信心。

周喜心里不是不难受的。

既有对未来的茫然,也有对父母的歉疚。

她都这么大了,还让他们操心。

所以有些话她不好跟父母说,更不好跟嫂子和弟妹们说,更别说一群兄弟了。

所以她只能和满宝说,谁让老周家就只有两个闺女呢?

在听到刘大郎被带了绿帽子,替别人养儿子的时候,她真是高兴得不得了啊,觉着所有的郁气都一消而散了。

说到高兴处,周喜就直接抱着满宝哈哈大笑起来了。

冯氏才给剩下的几个孩子洗完澡,听到笑声便扭头看了一眼周喜的房间,好奇的看向周二郎,“大姐这是怎么了,怎么这么高兴?”

第267章 难产

周二郎哪儿知道,想了想道:“总不会是捡到钱了吧?”

冯氏就横了他一眼,拍了一把二头的屁股道:“行了,跟你姐姐过去睡觉,晚上不许闹得太过分,明儿要起床下地去。”

虽然院子是打通的,但因为有房子隔着,家里人还是下意识的把院子分割成两份。

因为厨房,杂物房和鸡棚都在这边,大人们的主要活动范围还是在这边,周二郎偶尔会把劈好的竹条拿到隔壁去晾晒。

而像冯氏他们,一旬都未必过去一趟。

而周四郎往下的孩子则更喜欢在那边活动,基本上天快要黑时,只要家里不开会,他们就会回到那边,乘凉也好,捉萤火虫也罢,或是就搬了凳子坐在院子里吹牛,感觉也是那边更轻松。

所以冯氏一放行,二头就跟被关了十天的牛犊一样,蹄子一扬就往隔壁飞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